天津市交通运输行业推行信用修复制度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原标题:寓管于服助失信主体“摘帽”重生

  “之前我们对失信行为不太在意,导致企业在进行高新企业申请时因失信行为被‘信用中国’记录而无法通过申请认证。多亏交通运输部门指导我们整改,经过审核修复了信用,让企业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经营,发展再次步入正轨。”天津市津南区一家道路运输企业负责人说道。今年以来,我市交通运输行业全力探索推行信用修复制度,寓管于服,引导企业主动纠正失信行为,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已受理信用修复申请27例,在企业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积极整改并消除不良影响后,均已按照有关规定成功完成了信用修复。

  市交通运输委研究室主任杜二鹏介绍,交通运输行业信用修复主要涉及“信用中国”一般失信行为、市场主体信用风险分类及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失信当事人等类型。“早在2017年,我市便着手‘信用交通省’的创建,制定了3年总体方案,出台了信息管理、评价考核、激励惩戒等近20项制度规范,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备的信用管理制度体系。去年,我市还出台了《天津市交通运输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引导企业主动纠正失信行为。”

  津南区这家道路运输企业能够顺利摘掉“失信”的帽子,便是得益于这项办法的实施。“我们是因为1年内违法超限运输的货运车辆超过本单位货运车辆总数的10%,被交通运输部纳入了交通运输行业严重违法超限超载运输失信当事人名单。失信对日常经营产生了严重影响,在主管部门指导下积极整改。”企业负责人说,“现在公司所有运输货车毛重绝对不超过限定标准,车辆也都是过磅合格后才开出厂门。我们组织员工参加信用政策学习培训,主动签订企业信用承诺书并向全社会公开,积极申请信用修复。”

  对守法诚信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企业利剑高悬。市交通运输委副主任刘道刚说:“我们多管齐下,积极开展‘信用交通’建设,不仅让‘失信’主体处处受限,更要让‘守信’主体享受到更多的‘信用红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