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固体废物污染防控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

各县、区人民政府,省江北产业集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大桥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驻芜各单位:

  为全面加强固体废物全过程监督管理,压实污染防控责任,依法查处、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按照“控源头、奖举报、查输运、堵落地、严打击、重追责”的总体思路,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建立健全固体废物污染防控长效机制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落实源头管控,加强过程监管

  (一)建立完善申报登记制度。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产生、贮存、运输、利用、处置的管理计划等相关材料申报,建立工业固体废物产生、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全过程申报登记制度,督促有关单位如实申报固体废物信息,并及时动态更新。定期组织对申报登记数据质量的审核,对虚报、瞒报、漏报、不报的,依法查处。(牵头单位:市环保局,配合单位:市教育局、市经信委、市住建委、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计委等)

  (二)加强固体废物监管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市、县(区、开发区)两级固体废物信息化监管能力和水平,逐步实现危险废物和工业固体废物数据全信息化申报,提高日常监管效率。(牵头单位:市环保局,配合单位:市信息办、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住建委、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计委等)

  (三)建立涉固体废物单位动态管理清单。定期组织开展专项调查,摸排我市固体废物产生、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单位情况,建立清单并实行动态更新,筛选产生量大、处置难度高的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检查,加强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指导。(牵头单位:市环保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住建委、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计委等)

  (四)强化监管跨地域转移。落实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固体废物跨省贮存、处置应当依法履行审批程序,未经省级环保部门批准的不得转移;省内跨市贮存、处置的,按照《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办法》有关规定组织实施。严格落实利用类危险废物外省转入限额,禁止外省危险废物转入我市焚烧、干化、物化、填埋。工业固体废物省内跨市、县利用的,应当向所在地县级环保部门申报登记,申报登记内容包括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数量、转运方式以及产生单位和利用单位的合同、生产工艺等,环保部门加强现场检查。(牵头单位:市环保局,配合单位:市交通运输局等)

  (五)推进固体废物减量化、无害化。严格项目环境准入门槛,对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危害性大以及难以利用处置的项目,从严实施环境影响评价。鼓励已建成的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危害性高的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技术改造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有害性。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产生、贮存、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必须遵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落实利用减量化方案,环境保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建设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所和设施。(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环保局等按工作职责负责)

  (六)加强固体废物处置利用能力建设。要将固体废物处置利用能力建设纳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范畴,加大投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统筹布局建设区域型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基地。省级以上开发区必须根据园区产业定位,建立完善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确保处置能力与产生量相匹配。积极支持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技术研发,提高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环保局等按工作职责负责)

  二、落实有奖举报,鼓励公众参与

  (一)拓宽举报渠道。要加大涉固体废物信访案件受理力度,在来电、来信、来访等传统信访渠道基础上,拓展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投诉渠道,对涉及固体废物的举报线索要逐一排查核实,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二)修订奖励办法。修订《芜湖市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实施细则》,将涉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等环境违法行为纳入举报奖励范围,进一步提高奖励标准,明确奖励范围,激发公众参与环境违法行为监督的积极性,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联防联控格局。(牵头单位:市环保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

  (三)保障奖励经费。各县区(开发区)财政部门要将举报奖励经费纳入同级环保部门年度预算予以保障。环保部门要根据举报线索的查处核实情况,按照奖励办法规定,及时给予举报人奖励。(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环保局、市财政局等按工作职责负责)

  三、强化输运查验,杜绝非法转移

  (一)制定港口码头管理清单。建立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沿线合法港口码头清单,将符合港口总体规划及有关技术标准,依法取得经营资格从事港口经营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列入清单管理,定期动态更新。全面掌握港口经营人、码头泊位数、泊位等级、码头通过能力等基本情况。凡不在清单内的港口码头经营人,不得从事港口码头经营,不得从事港口固体废物的装卸业务。严厉打击非法从事固体废物装卸作业行为。查处非法码头,督促和支持属地政府开展非法码头拆除工作。(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发改委、市水务局、芜湖海事局等)

  (二)强化固体废物装卸监管。建立港口码头固废装卸监管制度,船舶装运货物到达港口,船舶承运人应将货物运单和所载货物来源、所载货物种类、吨位、收货人等信息,向到达港港口码头经营人报港报备。由港口码头经营人安排人员登船核查,核对报备信息与实际承运货物是否一致。对发现疑似装运固体废物的,应核实环保部门固体废物跨省转移审批文件或工业固体废物跨地区转移利用申报登记材料。对无相关材料的,港口码头经营人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向所在县区、开发区港航管理部门报告,所在地港航管理部门要立即将相关情况告知当地环保、公安部门和上级港航管理部门,所在地环保部门应立即赴现场核实,确认手续合法后港口码头方可继续作业。港航管理部门要将发现的疑似固体废物情况按照规定逐级上报,市级港航管理部门要在收到下级港航管理部门报告的1小时内书面告知同级环保、公安部门,同时抄报省港航管理局。建立疑似固体废物装卸作业日报制度,积极配合环保、公安部门开展打击涉固体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港口属地政府应当不定期组织当地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巡查港口周边道路,杜绝通过短途接驳方式从事港口码头固体废物非法运输行为。(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市环保局、市公安局、长航芜湖公安分局等)

  (三)加强跨区域运输监管。市界周边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应组织公安、交通、林业、水利等部门在市界道路、水路及山体、水体等低洼地不定期开展巡查、检查,充分利用公安检查站、公路超限超载检测站、林业检查站、船闸等站点,在重点道路、水路开展不定期巡查检查,加强从事固体废物跨区域运输车辆、船舶的检查,严防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各高速公路经营单位在收费口发现非法从事固体废物运输的,要立即向所在县区、开发区环保和交通运输等部门报告。(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市公安局、长航芜湖公安分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等)

  (四)加大水上运输监管。海事部门要加大对监管水域进出港船舶的监督检查,对疑似载运固体废物的运输船舶逢船必检,及时准确掌握进出港船舶载货信息,并做好船名、进出港时间、货物名称等信息的记录台账,发现非法转移、倾倒行为的,要立即告知环保、公安部门,严厉打击涉固体废物水上运输违法行为。(牵头单位:芜湖海事局,配合单位:市环保局、市公安局、长航芜湖公安分局等)

  (五)加大运输企业监管。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对道路货物运输企业的监管,督促运输企业切实承担主体责任,及时掌握营运车辆运输动态,加强对驾驶人员的宣传教育,严禁承接固体废物非法转移业务。(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四、严堵非法落地,加强网格监管

  (一)完善环境监管网格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建立完善市、县(区、开发区)、镇(街道、公共服务中心)、行政村(社区)四级环境监管网格。工业园区要建立独立网格,按照管理权限,纳入同级网格管理。各级网格由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网格长,实行网格长负责制,上级网格负责指导和监督下一级网格工作。(牵头单位:市环保局,配合单位: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

  (二)压实固体废物网格监管责任。要充分发挥网格监管优势,定期组织开展固体废物非法倾倒拉网式、地毯式、开挖式排查。其中,市级网格负责部署、调度本网格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工作,组织相关责任部门依法查处、严厉打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违法行为,防范和化解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风险,每季度向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报告本网格固体废物排查和案件查处情况。县(区、开发区)网格负责制定镇(街道、公共服务中心)网格的日常巡查方案,明确巡查对象、巡查路线、巡查频次等要求,督促镇(街道、公共服务中心)网格认真落实,每月向市级网格报告本网格固体废物排查和案件查处情况。镇(街道、公共服务中心)、行政村(社区)网格负责对本网格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制止、上报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每月向上级网格报告本网格固体废物排查情况。工业园区网格负责本网格固体废物问题排查、整改,配合上级依法查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违法行为,每月报告本网格固体废物排查和案件查处情况。要将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尾矿库、固体废物堆场、城郊结合区域、江河湖库沿岸、码头、林地、山坳、道路两旁等列入本网格重点巡查对象,及时上报巡查信息。(牵头单位: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配合单位:市环保局、市住建委、市城管局、市国土局、市农委、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安监局等)

  (三)完善网格发现问题处理流程。各级网格应第一时间将本级网格员提供的或下一级网格无法处理的问题线索,移交至本级相关责任部门查处。相关责任部门人员应在规定时限内赴现场调查、核实、取证、处理,并反馈处理结果。需要多部门联合处理的,由牵头部门组织协调。各级网格要对接收问题线索的查处过程全程记录和跟踪督办。(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按照工作职责负责)

  (四)落实固体废物排查“四联签”清单制度。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各级网格长逐级签字上报;未发现问题的,实行零报告。落实排查责任制,实行“谁排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按照工作职责负责)

  (五)加大河长、湖长、林长巡查力度。将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与固体废物排查工作有机结合,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区域的相关责任部门负责相应河段、湖泊、林地范围内的固体废物巡查,及时发现、制止固体废物环境违法行为,及时移交问题线索,配合做好查处工作。(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环保局等按工作职责负责)

  五、严打犯罪行为,形成震慑效应

  (一)建立跨部门联防联控机制。环保部门要加强公安、交通等部门之间沟通协作,建立多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动执法机制,定期通报省外危险废物途径我市的转移种类、数量及流向情况,及时共享固体废物、危险废物违法转移情报等相关信息,共同应对固体废物违法案件查处。(牵头单位:市环保局,配合单位: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等)

  (二)做好涉固体废物案件调查取证。公安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高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线索的发现、核查能力,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开展检查,涉嫌犯罪的,及时依法立案侦查,固定相关证据。公安机关对非法转移、倾倒、处置固体废物线索,应当及时告知属地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市环保部门。属地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及时委托第三方资质机构进行检测鉴定,判定物质性质,评估公私财产损失,并将鉴定及评估结果告知公安机关和市环保部门;对涉嫌犯罪的,应由环保部门移送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立案查处;市环保部门及时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公安机关对环保部门移送的涉嫌犯罪案件,应依法依规及时接受、迅速审查、立案侦查。移送材料不全或证据不充分的,应书面告知环保部门及时补正或补充调查,环保部门应当及时提供侦办案件需要的技术支持。环保部门出具的初步检测鉴定意见,可以作为立案依据。发生突发环境应急事件的,公安机关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与环保等部门密切配合,及时进行处置。(牵头单位:市公安局,配合单位:各县、区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环保局)

  (三)加强涉固体废物案件侦办。公安机关打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犯罪采取专案侦查模式,由公安机关负责人统一指挥,多警联动、合成作战、聚力攻坚、快侦快破,属地县级公安机关及时受理立案、市级公安机关全力指导侦查。团伙性、系列性、跨地域等重大复杂犯罪案件由市级以上公安机关提级侦办。落实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犯罪案件挂牌督办制度,针对上级挂牌督办案件,公安机关要专案专办,统筹协调,加强定期会商调度。(牵头单位:市公安局,配合单位:市环保局)

  (四)强化溯源追查力度。公安机关围绕固体废物源头、中介、运输、倾倒、处置等环节全面侦查取证、深挖扩线,既要注重串并在侦案件、深挖系列案件,查清查透既往违法犯罪情况,清算旧帐、不留新帐;又要做到“一案三查”,即查污染环境犯罪、查幕后“保护伞”、查失职渎职犯罪,彻底查清查透犯罪事实,迅速理清犯罪团伙组织架构,全方位追踪细查,确保无缝隙追查,无一漏网犯罪嫌疑人,坚决将破坏生态环境安全的违法犯罪分子打击到位、不留后患。(牵头单位:市公安局,配合单位:市环保局)

  (五)强化多部门协作配合。严格执行环境保护部、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下发《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的通知(环环监〔2017〕17号)和省环境保护厅、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联合印发《安徽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皖环发〔2015〕32号)要求,健全行刑衔接长效工作机制,始终保持打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对需要外市协助侦办的案件,市公安机关要及时申请省级公安部门协调支持;对本市内跨县区的案件,市级公安机关负责统一协调。环保部门在环境执法和日常监管中发现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案件,如涉嫌违反治安管理规定或涉嫌环境污染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同级公安机关依法处理。对重大案件,人民检察院可以派员介入、协助侦查,参与案件讨论,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维护社会公众的环境利益。(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检察院按照工作职责负责)

  六、严肃责任追究,压实责任担当

  (一)严格问责程序。依据《芜湖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试行)》和有关制度规定,制定固体废物污染防控工作量化问责办法。按照职责分工依法依规进行调查,根据履行职责不力、失职失责的具体情形,提出问责建议,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移送有关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追究责任,结果按照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牵头单位:市环保局,配合单位: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等)

  (二)压实部门责任。负有固体废物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开展固体废物监督管理工作。对本部门职责范围内发生的固体废物违法行为,未及时查处的,按程序对相关责任人实施问责。(市环保局、市住建委、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计委、市水务局等按工作职责负责)

  (三)坚持从严问责。对未履行职责,或者履行职责不到位,导致分管区域内出现固体废物污染事件的;在固体废物监督管理工作中弄虚作假,或者因工作不严不实,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因固体废物监督管理工作出现问题,被上级环保主管部门挂牌督办,或者挂牌督办逾期(经批准延期的除外)未摘牌的;上级交办的固体废物突出环境问题未按照要求完成整改的,从严问责。(牵头单位:市环保局,配合单位:市纪委监委、市委组织部等)


  2018年12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