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云文:诚信美德与新时代公民道德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范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倡导诚信价值观作出重要论述。与此同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先后出台,有效推动了社会诚信和公民诚信道德建设。进入新时代,伴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诚信道德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诚信作为一种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儒道释三家都把“诚信”作为重要的价值理念,通过不同的方式把诚信观念的培养和塑造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以充分发挥诚信在培育理想人格、维护公序良俗,乃至推动富国强兵中的重要作用。


  诚信内涵丰富,贯通天道和人道,体现在做人做事、从商从政各个方面。择其要旨而言,可以概括为:诚者,不自欺,要做到表里如一;信者,不欺人,要做到言行一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所要继承和发扬的就是中华文化的优质基因,诚信作为一种美德,作为一种文化,就是这样一种优质文化基因。因而,不管时代如何变化,社会如何发展,诚信作为一种美德是应该值得我们去坚守和传承的。


  诚信是不同文化公认的底线伦理原则


  诚信观念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在世界其他文化中也是得到公认的价值观念。西方诚信观念起源于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位奠定西方思想传统的巨匠,都在自己的著作中论述过诚信,把诚信看作城邦公民的美德。但西方诚信观念从一开始就和经济交往活动、政治公共生活联系在一起,在诚信的内涵中注入了遵守契约的信用原则。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西方信用体系的制度基础是私有制,在私有制条件下,信用经济是服从于资本逻辑的,资本的本性是逐利。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信用经济是服从和服务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我们的信用体系是由国家主导推动建设的。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克服单纯市场机制所带来的弊端,克服资本逻辑所带来的风险,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


  诚信是新时代道德建设的强烈呼唤


  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多元的,既包括物质生活需要,也包括精神需要,特别是在物质生活需要得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要日益凸显出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只有30年左右时间,支撑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信用体系还相对滞后。特别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匹配、不协调、不适应的矛盾仍然突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诚信道德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良美德,大力培育诚信文化,打造社会信用体系,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举措使道德“软约束”有了“硬抓手”,有力推动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营造了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的良好氛围。我们有理由相信,伴随着诚信建设的持续推进,一度困扰我们的道德失信难题必将得到解决。


 做新时代诚信道德的践行者


  人以诚立身,国以诚立心。新时代,最大的“诚”就是对党和国家忠诚,最大的“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仰,这就是新时代诚信之大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这个时代新人就应该是讲忠诚、守信念、肯实干的人。


  讲忠诚是对国家的诚信。忠诚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对公民来说,忠诚于自己的国家,就是首要的美德,就要做到表里如一。作为一个公民,对于国家的诚信不在于说多少漂亮话,而在于干多少实在事。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接力奋斗,苦干硬干。我们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立足本职工作,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情,才是取信于国的最好体现。这也无疑是新时代中国公民践行诚信道德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一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